| EN 手机版

主页 > 论坛嘉宾 > 境内嘉宾 >

郭东明
Guo Dongming

大连理工大学校长、党委副书记,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东明

发言摘要:

不同文化背景下,科学精神的培养有很多共性,也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差异。东方传统更重视传承、更重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、更重视扎实的基础,西方更重视批判和质疑、更重视能力优先(斯坦福2025规划提出“轴翻转”,把传统的“知识第一、能力第二”转变为“能力第一、知识第二”),更加突出创新。东西方两种教育培养传统如何取长补短,在全球高等教育的“多样性”中促进学术的繁荣,培养“和而不同”的科学精神,培养未来的青年科学家,需要世界各国、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智慧。

进入21世纪以来,全球一体化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,但当前也面临很大挑战。各个文明和不同的文化圈的人们走近距离会发现很多彼此的不同,再由表及里又会发现更多的相通之处。正如高等教育一样,每所大学都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土壤,但高等教育的这种“异质性”给不同国家、不同类型的大学交流互鉴提供了看清自己的镜子。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实践证明,高等教育和学术工作,同样要秉持开放包容、合作创新之路。但是我们也看到,在学习借鉴的同时,能否保有“自我”而不迷失,走符合自身实际的路,仍有不少现实挑战。科技教育,包括我们的科学教育、工程教育,美国的STEM教育,都存在实现路径的选择问题,学得好是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,学得不好是“邯郸学步,失其故行”。

教育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,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更是紧密相关。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,对知识传播的模式、知识保存的方式,对知识生产模式,对大学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甚至组织模式都带来深刻影响和变革,这里面存在范式转换的问题,存在知识体系不断优化重构的问题,也存在着一系列教育、科技伦理的问题,比如AI技术、生物技术等的迅猛发展,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很多革命性的变化,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仅要做科技进步的推动贡献者,同时也要为未来新技术支撑、驱动的社会发展提出创建性设想的思想者,使科技始终造福人类,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培养未来的科学家,正是培育未来社会的一项非常重大的工作。


0

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

科学·技术·发展

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|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化|青年科学家与中小企业成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