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EN 手机版

主页 > 论坛嘉宾 > 境内嘉宾 >

张平文
Zhang Pingwen

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,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平文

发言摘要:

现代科学交叉融合汇聚不断加速,科技革命与教育深度融合,大学正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、学术共同体,演化为创新共同体,时代对大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。作为北京大学,我们必须坚守大学的根本使命,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;必须加强基础研究、促进交叉研究,推进解决国家经济发展中“卡脖子”的核心问题,大幅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;要大力弘扬脚踏实地、潜心治学的科学精神,甘坐“冷板凳”,肯下“苦功夫”,严守学术道德底线。


全文:

今年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加快推进“双一流”建设的关键之年,也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攻坚之年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能够与各位一道交流研讨我们的大学如何应对变革,如何为“双一流”建设增添新动能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我想结合北京大学实际情况,谈3点看法:

第一,人才培养是大学立命之本,要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。

去年5月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,就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若干重要论断,他指出“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。今天,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,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。”当前,科技革命与教育深度融合,全面影响了大学的教育,教育需求、教育方式、教育内容、评价体系、教师队伍建设等都已发生变化,传统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,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要改革。

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,北大大力改革和重构专业教育模式,建立了“核心课+跨学科学习、研究性学习、实践训练”的专业教育体系,探索建设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,启动基础学科“拔尖计划2.0”规划,开设整合科学、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10余个跨学科专业,设立了图灵班、严复班等多个跨学科项目,赋予学生更大选择空间,充分激发其创造潜力。下一步,我们还将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,进一步突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,打造更多优质的“金课”;继续加强本科生班主任和导师制度建设;同时,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,鼓励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中,提高直接用于学生的人才培养经费投入。

第二,加强基础、促进交叉,大幅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。

当前,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。这一转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,一是从版图来看,世界科技创新格局逐步走向多极化,美国在全球创新发展中的相对地位下降,但仍是世界科技创新核心;以德国、法国、英国为首的欧洲科技创新影响力举足轻重;亚洲地位显著提升,日本、韩国、印度都发展非常迅速。二是从态势来看,现代科学交叉融合汇聚不断加速,知识更新迭代越来越快,科技创新以几何级数量加速增长,新技术的半衰期越来越短。三是从本质来看,世界科技竞争向基础研究竞争前移,科学探索不断向宏观拓展、向微观深入,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孕育重大突破,可望催生新的重大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,产生颠覆性技术。

加强基础研究,取得重大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成果,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,也是大学最应该、最需要沉下心来做的事。近几年,北大在量子材料、新型碳材料、生物医学成像、基因测序、纳光电子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究领域建设了一批基础研究特区,重点布局了“临床医学+X”“区域与国别研究”两大交叉学科领域,牵头建设了“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”、“激光驱动多束流设施”等大科学设施建设,成立了“人工智能研究院”等新型研发机构,搭建了“人文科学研究院”等交叉平台,形成了一批重大成果。多项关键研究取得突出成果,并获得国家级奖励。下一步,学校还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,继续积极主动对接服务“一带一路”“军民融合”“京津冀协同发展”“雄安新区”等国家重大战略;主动服务北京“四个中心”建设,带动市属高校学科发展;继续充分发挥北大基础研究优势,推进解决国家经济发展中“卡脖子”的核心问题,努力争取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问题。

今天,我们对自然界的探索越来越难了。我是学数学的,就以计算数学为例,早前,基本计算能力就能解决很多问题。而现在,问题处理规模逐渐增大,气候模拟、宇宙探索、基因测序、新药研制、人工智能,等等,这些领域的突破,都需要高性能的计算。物理也是这样,简单的实验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天体物理、引力波等等重大问题的探索,非常规的极端实验条件对于取得新突破越来越重要。这也意味着,我们要有大的科学设施,要有大的科学家团队,要有更有效的科研组织模式,求解更为复杂的科学问题。

第三,要大力弘扬脚踏实地、潜心治学的科学精神。

科学精神是“科学发生之源泉”,是激发人才一辈子投身教学科研的内生动力,做学问不能没有这样一种精神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“恪守科学精神,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,坚韧不拔、不畏挫折,淡泊名利、不浮不躁,始终保持探索真知的坚定意志和创新创业的高昂激情”。一段时间来,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,学风浮躁、学术不端行为有所滋长,正在侵蚀学术的肌体。大家的压力都很大,但无论如何,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,也不能着急,得静下心来,宁可慢一点、宁可少一点,但一定要遵循科学本身的规律,做第一流的学问。从科学研究的规律看,取得重大科研突破的重要基础就是要有一心向道、潜心治学的科学精神。

在刚刚召开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中,于敏、屠呦呦等6位北大人获得“共和国勋章”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。这些北大人在国家征程中作出了杰出贡献,用不懈的奋斗精神,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,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,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。今天,我们科技工作者必须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科学家精神,甘坐“冷板凳”,肯下“苦功夫”,严守学术道德底线。


0

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

科学·技术·发展

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|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化|青年科学家与中小企业成长